伊能静成了全网的「梦中情妈」
爱她的人,羡慕她情商高、看事通透,从不幸的原生家庭泥潭中爬出来,离婚后仍能找到爱情,开成一朵别有韵味的花。厌烦她的人,嫌她做作、矫情,一把年纪装嫩扮公主,被嘲一脸的金钱与科技。
面对恶评,伊能静似乎并不在意,月初时过56岁生日的她,依旧一袭粉色公主裙出席,满眼笑意。
近期,她还喜获“互联网妈妈”的称号。原因是儿子庾恩利将大胆的女装照发布在社交平台,掀起了大规模的网络舆论。面对负评与媒体的追问,伊能静毫不犹豫地支持儿子,并称赞他自由的灵魂。
没想到,一件小事让舆论逆转。恩利在接受街头采访时,谈吐自信大方,逻辑清晰,直言明白自己“星二代”的身份属于某种“既得利益者”,对此感到感激,也输出了对于女性在社会所处困境的理解与认知。
娓娓道来的松弛感,不扭捏不卖弄的姿态,为他赢得了路人好感。恩利也从因穿女装深陷网络暴力的星二代,变成备受推崇的Z世代领袖。
而网友赞赏他思想的同时,也羡慕起了养育他的家庭环境。可以说,恩利的独立与自信,与伊能静为他构建的爱的教育密不可分。
人们发觉,原来在一个给予足够尊重与平等的家庭里长大的小孩,能拥有如此稳定的内核,伸出多元化的触角,收获家人的肯定。
于是,在恩利社交账号评论区里,点赞最多的一条留言是:“恩利,可以请你妈妈收养我吗?”
幼年时,父亲重男轻女导致父母离异,从小寄人篱下不被重视,成名后替父还债,期间还经常遭受亲戚的打骂。成年后,她性格自卑又敏感,极度缺乏安全感,如天生的苦情剧女主角,得到男主疼爱后,也无法逃脱家境、认知的差距,以离婚告终。
去年,伊能静与前夫庾澄庆的BE美学引得大片“嗑学家”忆往昔,当人们对这段感情关系抽丝剥茧地分析时,发现伊能静完成了一个从敏感脆弱,只知爱情的小女孩,到救赎自己的转变。
而把自己从原生家庭泥沼中拉出来的伊能静,也用事实向大众证明,原生家庭的苦痛与影响,没有延续到下一代。
起因是一组照片。伊能静与前夫庾澄庆的大儿子恩利,在社交网络上发出了很多颇为大胆的女装照片。照片中,恩利脸上画着烟熏妆,身穿女士吊带,旁若无人地凹着造型,用性感妩媚形容也不为过。但颇为出格的形象,显然打破了大众的认知,网暴随之而来。
辱骂性的语言很快挤满了他的评论区,甚至小部分人将他此次表现归结为原生家庭的创伤,被质疑“父母离婚导致孩子心理有问题”。
媒体的长枪短炮很快对准了伊能静,身为母亲,人们认为她该为恩利的行为作出解释。尽管伊能静一次又一次坚定地维护儿子:“尊重孩子的自由。”“性别是流动的,我非常尊重他。”但就是没人听,人们依旧质疑她嘴硬,“孩子都这样了,她不接受也没办法”。
反转来自于恩利的亲自回应。在一则街头采访和他独自录制的视频中,他解答了许多网友对他的疑问。原来,他8岁起就开始搭配自己的每一套衣服,享有绝对的穿衣自由,父母非常支持;原来,他穿女装只是因为爱好看的衣服,像表演一场“秀”,他平时依旧穿男装出门;原来,网络上的争议他都看得到,面对质疑也会回怼,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无法穿衣服,为啥不去享受自由穿衣的权利呢?
采访中一段对当下审美的诠释,更彰显出恩利的思想深度。他举例法国路易十六与拿破仑时期的男性审美,都是穿高跟鞋、戴假发,若放眼历史,研究潮流的演变,便会发现在社会环境赋予下的一些潜规则,是多么的荒唐。
不仅回应了争议,还从多个角度输出了自己对美的态度,言之有物,侃侃而谈。很多人说:“一看就是在爱的滋养下,被教育得很好的小孩”。
而恩利真实的生活环境,更丰富复杂。他是纽约大学蒂势艺术学院导演系的学生,与李安是校友,3年修完了4年的学分,现在已经成功毕业,正在为成为一名优秀导演做准备。
虽然父母离婚后各自组成家庭,可恩利似乎从未受一定的影响。他和秦昊与伊能静的女儿“米粒”关系也特别好,伊能静参加浪姐期间,是恩利留在台湾照顾妹妹,后来他去美国留学,妹妹还因为舍不得大哭一场。
或许是继承了父母的文艺,恩利比一般男孩更加感性,也更爱表达。他会在聚会后首先送女性朋友回家,给妈妈、妹妹穿搭建议,给母亲写歌,为妹妹画肖像,也会在伊能静再婚时大声表白:我是如此爱你,我希望你幸福。
女装受争议最大的时候,恩利曾小心翼翼地问伊能静:“你会不会受伤?我要不要关掉社交账号?”
伊能静却说:“你不需要承担来自父母职业上带给你的任何东西,大不了我不做这个行业了,没什么比你重要。”
伊能静拥有强大的心理韧性,她的信任与放手使恩利能毫无忌惮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一位母亲可以抵挡世间所有恶意,只为了让她的小孩安全地、无忧地野蛮生长。
而恩利也真的在好好长大,成为了一个绅士、温柔、尊重女性并思想独立的少年。
坦白讲,伊能静的某些方面并不讨喜。她太爱表达,以至于一些在外人看来无足轻重的小事,都要灌以丰沛的情感,透着一股子鸡汤味。偶尔看会惊讶于她灵动的文笔,但频率一高,难免觉得疲惫。
唯有在育儿这件事上,网友对她的评价达到了高度统一。连带着她之前在综艺中与恩利的相处片段也被拿出来反复咀嚼分析,堪称母亲与儿子高情商对话的范本。
首先,口才甚好,甚至被老公秦昊吐槽“话太密”的伊能静,在沟通方面与儿子没有代沟。他们既像母子,也像朋友,面对家人,没什么是不能摊在明面上说的。
有次,恩利在家里鬼鬼祟祟地藏了一个东西,被伊能静无意中翻找出来,质问后得知,是恩利买给父亲女友的生日礼物,因为怕母亲不高兴,所以藏了起来。
得知真相的伊能静并没有生气,反而欣慰于孩子很在乎她的感受。她接着说:“我为何会不高兴呢?这世上多一个人爱你,我开心还来不及。”
没错,伊能静十分擅长大方地表达对儿子的欣赏与爱。而这份欣赏不是单纯地倾诉“我看好你”“我爱你”,而是将情感落实到“爱具体的事”“爱具体的人”。
恩利大学毕业时,她会骄傲地称他为“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孩子”。对儿子表达欣赏时,会尽量提到细节,比如“我喜欢他的眼睛,他的笑,甚至他用的洗发水都喜欢”。而在大多数父母都羞于表达爱的时候,伊能静已经在用“我非常非常爱他,他的每一个面向我都深爱”这种夸赞人格的表达了。
对儿子的深爱,让伊能静就此成为一个“男宝妈”了吗?也没有,她仍在自我审视与反思。她曾说自己用过去的经验说教孩子,却被儿子反驳说“不要用你那4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未来是怎样的”。这令她幡然醒悟,原来自己在某些时刻也会不自觉地越界,从此,她始终与孩子保持着极强的边界感。
因为有帮恩利庆祝生日的习惯,恩利18岁生日那天,伊能静提早帮孩子定好场地,买好啤酒,告诉他可以让朋友们一起玩通宵。但她却在独自回程的路上,默默地流泪。那时她明白,小时候要给孩子依赖与爱,长大后也要学会第一个放他离开。
那么,待到孩子长出翅膀飞走之后,父母又该如何做呢?伊能静的答案,似乎是很多父母至今都没办法做到的,她说:“变成一个守望者。”
在大众印象中,“星二代”这个词总是带有贬义色彩,其背后往往象征着社会某一阶层的分化:当普通人还在费尽心力托举子女,试图将“起跑线再往前挪动一点”时,已经有一部分人靠着会投胎而率先享有社会部分资源与特权。
“太仰仗父母光环”“被捧得太高”都是对星二代最常见的评价。比如最不受待见的星二代向佐,向太曾动用整个港圈的力量力捧了儿子3部电影,归来仍是靠妻儿刷好感的太子爷。
最近在综艺《无限超越班2》中,向佐依旧在重复着观众早已疲倦的叙事。他仍是一位努力打破星二代认知的努力青年,是那些导演们迫于父亲压力怕拍不好他,不愿与他合作,他一直在遭受不公平的对待。
从另一个切面来看,“星二代”也的确生活在风口浪尖之下。如黄多多、王诗龄,因亲子节目被观众熟知,长大后一举一动都被拿来解读,“想如普通小孩一样长大”的愿望基本破灭,大众的检视早已充斥在她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普罗大众对于星二代的态度其实是一降再降的。不需要做到如谢霆锋般创造出属于自身个人的时代,但起码也不要在身居高位时,还要向普通人卖惨,大喊世界的不公平。
世界从来都是不公平的,努力奋斗的普通人尚且懂得,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星二代们还在愚蠢地发问。
比较之下,恩利的出现似一股清流。22岁的他,在面对媒体犀利问题时表现的落落大方。他不逃避“星二代”的标签,而是深刻认识到了父母都是明星是一种优势,当他想做时尚、电影相关的行业时,可通过他们所提供的机会,借机完成自己的目标。
他自知属于社会上的某种 “既得利益者”,并为此感到幸运,不回避,也不卖弄,是他找到有关“星二代”身份的缓冲区。
而恩利身上最难得的,是他对社会不积极的情绪的同理心。访谈中,在谈及男性特权时,他会换位思考,站在女性角度输出对当下女性“主妇困境”“姨妈困境”等问题的见解。那些穿女装的出格行为,也是他希望能通过个人的声量,去激励更多的人追求自我。
恩利的讨喜,来自于他的自知,坦然接受光环和背景,却没有像被关在空中阁楼里,还是会接地气地去思考社会的迷惘。
与父母领着进门,手把手教学的星二代不同,恩利有自己对于未来和职业上的诉求。
他的目标是做导演,完成一部长片。但他也深知自己的局限,无论是技巧和能力,他都没能过自己这关,也不想借由父母的关系获取所谓的商业投资,所以他目前离导演的目标,还有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
不必为生计忧愁,也无须与原生家庭拉扯,似乎对未来也没有犹豫和茫然,恩利享有着自由游走人间的权利,这恐怕才是真正令人羡慕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