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羽又一传记影片扑面来

日期: 2024-09-19 作者: 安博体育官网

  拿破仑是一影响巨大的历史人物。他一生虽然短暂,不过52岁就黯然辞世。但他一生传奇,波澜壮阔,极大地改变了历史进程,形塑了欧洲,留下了《拿破仑法典》,成为后人无法忽视的重大历史遗产。就拿破仑的诠释、解读,还有他的传记,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德国人埃米尔·路德维希关于拿破仑的传记畅销不衰,获得好评。而最近好莱坞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传记电影《拿破仑》聚焦拿破仑波澜壮阔的一生,通过他与约瑟芬之间复杂纠葛的传奇情史,揭露其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引发热议,让似乎尘封已久的这一历史人物因目前波谲云诡的世界形势而再度引人注目。

  有人说,传记是人物肖像;也有人说,传记是尸检报告。埃米尔·路德维希笔下的拿破仑兼具肖像与报告之间,资料翔实,文字生动,他的篇章结构并不复杂,以岛、溪、江、海、岩五个章节来讲述拿破仑的一生传奇,每一篇章的题记都是歌德的话,精当准确,令人省思。埃米尔·路德维希文字开篇,先说拿破仑的母亲父亲与他的八个兄妹,还有他与意大利、科西嘉岛的关系:

  一个身裹毯子坐在帐篷里,一边给孩子喂奶,一边听着远处的轰隆声。太阳都下山了,难道还在交火?会不会只是秋天的雷雨声在这布满岩石的荒山里回荡?或者是风吹过四周狐狸和野猪栖身的原始森林,使冬青栎和松树发出阵阵涛声?她坐在缭绕的烟雾中,披肩半掩着白皙的胸脯,看上去像是一个吉普赛女人。今天外面的战况如何?她猜测着,却无法作出明确的判断。突然,一阵“得得”的马蹄声向帐篷靠近。是他吗?他说过要来的,可是这儿离战场那么远,而且现在雾气弥漫。

  拿破仑就读的是军校,他在学校的表现可圈可点,而成绩单上的评语却透露出他未来的人生走向:他内向,勤奋,不爱娱乐,喜欢很多类型的钻研,喜欢优秀的作家······他沉默寡言,独来独往,比较情绪化,高傲,十分自私。回答问题时,他总是简洁有力;参加辩论时,他表现得机智敏捷、胸有成竹。他很自我,在各方面都争强好胜。拿破仑是很喜欢阅读的人物,他竟然在一家书店租下一个空间而经常到此读书。各种书籍都在发出呐喊。阅读就像呼吸一样不必付钱。在读完了租书店里的书后,他还可以偶尔用省下的两个法郎买本新书。虽然隔壁房间打台球的声音很烦人,因为他住在一家咖啡馆里,但搬家比这更烦人。在生活小习惯方面他比较保守,不喜欢变化。他的情感方面怎样呢?可想而知。因为他与同时代所有其他青年一样,没什么比国家和社会更能令他激动的了。他孤独地坐在台球室的隔壁,面色苍白,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同事们在结束短暂的执勤后纷纷外出寻欢作乐,有的去赌场,有的找女人,这个贫穷的少尉却坐在陋室里,凭着坚定的直觉研读并且只研读那些将来对他有用的东西:炮兵的原理和历史,攻坚战的法则,柏拉图的《理想国》,波斯、雅典和斯巴达人的宪法,英国历史,腓特烈大帝的征战,法国的财政,鞑靼人和土耳其人的国家与风俗,埃及和迦太基的历史,印度概况,英国人关于当代法国的报告,米拉波、布丰和马基雅维利,瑞士的历史与宪法,中国、印度和印加帝国的历史与宪法,贵族的历史,贵族的罪行,天文、地理和气象学,繁殖规律,死亡率统计。对这些书籍及其他许多资料,他并非一目十行地匆匆浏览,而是深入研读,并用几乎没办法辨认的字体在笔记本里作了详细的摘录,其中仅后来在报刊上登载的就达四百页。这些笔记的内容有英国七个撒克逊王国的完整手绘地图及三个世纪中的各位国王、古代克里特岛的赛跑形式、古希腊在小亚细亚的要塞一览以及二十七个哈里发的基本资料,如他们的骑兵数量及嫔妃们的恶行。最多的摘录是关于埃及和印度的,这中间还包括大金字塔的尺寸和婆罗门的各个教派。例如他曾摘抄了雷纳尔的一段话:“看到埃及的地理位置在两海之间,名副其实地位于东西方交界处,亚历山大大帝产生了一个计划,要把其世界帝国的首都放到埃及,使之变成全球贸易的中心。这位最开明的征服者意识到,如果有啥东西能把他所有的占领地联合为一个国家,那么这只可能是埃及,它能把亚非两洲与欧洲连接在一起。”三十年后,拿破仑还清清楚出地记得这段话。

  拿破仑飞黄腾达之后,身边聚集了不少各路英豪,在这些人当中,塔列朗是一个非常特别而重要的人物。塔列朗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他不是做统治者的料,但善于谈判,除了贪婪什么热情都没有,冷漠,奸诈,从来就没自然和坦率的时候,总是努力表现得与他眼下利用的人一样。他那尖尖的鼻子不停地嗅来嗅去,以便尽早发现什么风吹草动。他那狡猾的、玩世不恭的脑袋立于饰有金色穗带的共和国衣领上方,以后这颗脑袋还将先后架在帝国和王室的制服上;第四次换装时,这颗脑袋下面的标志是平民国王路易·菲利普的金色藤蔓。在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政权数次更迭,而塔列朗一直都是掌权者的左右手。他从不全身心依附于主人,因而从来不会缺少关系。他是个瘸子,所以他的父亲无法让他穿上军装,他只好穿天主教的长袍,当年黎塞留大主教就是穿着长袍帮路易十三治理国家。从现在起,只有塔列朗才能与波拿巴匹敌,波拿巴这个命运的主人再也摆脱不了他,即使他对他已感到憎恨。当他终于让塔列朗下台时,对后者来说这正是时候:他笑眯眯地跨过被他扳倒的主子的身体,一瘸一拐地走进敌人的内阁。塔列朗是推翻拿破仑的人,但从根本上看,拿破仑是被自己推翻的。目前,塔列朗宽广的视野和对一切原则的漠视,给远方的波拿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德国人在私人信件中如此刻画拿破仑:一个矮个子男人,不比腓特烈大帝高,身材匀称、柔弱、瘦削,但是肌肉结实,大脑袋,高额头,深灰色的眼睛,浓密的、深褐色的头发,希腊式的鼻子,鼻子下端几乎要触及上唇,优雅的、富有人情味的嘴,厚实的、有些前突的下巴。他的举止总是活泼而优雅。您能够正常的看到他五六步就走下高高的台阶,但到了下面后姿态依然极为优雅。不打量特定的目标时,他的眼睛几乎总在往上看。那是一双漂亮、深邃、充满感情的眼睛,与腓特烈大帝的眼睛一样,既严厉又和善。每次望着这双眼睛,我都感到一种真正的享受。

  埃米尔·路德维希说,自己笔下的拿破仑,“除了内心独白,本书没有一个句子是虚构的”。他还引用歌德评价布里昂《回忆录》的话来自我期许:记者、史学家和诗人带给拿破仑的种种光环和幻像,在此书揭示的可怕事实前统统消失了。但英雄并未因此而变得渺小,反而显得更高大了。我们从中看到,真实的事物拥有多么强大的优势,如果你敢于把它说出来的话。

  不好说雷德利·斯科特完全依照埃米尔·路德维希的文本来编剧塑造展现拿破仑,他讲述拿破仑从他在巴黎目睹法国大革命开始,一闪而过之后是拿破仑一战成名的土伦之战。土伦之战中的拿破仑,紧张,急促,忐忑,恐惧,他的坐骑中弹倒下,他的小腿肚被英军的长矛刺中。大火,死亡,战斗。在这个烈火熊熊的十二月之夜,透过浓烟和惨叫,在成堆的尸体上方,在即将溺死的市民的咒骂和趁火打劫的士兵的狂呼声中,拿破仑一举成名,像一颗新星升上天空。此后是拿破仑进入巴黎与约瑟芬这位贵族寡妇的缠绵结缘,雷德利采用了埃米尔·路德维希的描写且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任不久,这位新司令就下令禁止民间私藏武器,并实施了全面的搜查,将查到的武器全部没收。一天,一个举止优雅的十二岁男孩走进他的办公室,请求归还从他母亲那里没收的一把剑,因为那是他父亲的遗物。波拿巴同意了。没过多久,男孩的母亲约瑟芬前来向他道谢。这是个多么迷人的啊!任性、优雅,应该已过三十岁,却看不出是三十几。与其说她美貌,不如说她令人倾倒。她未穿紧身胸衣,身材苗条,举止高贵,棕色的面部肌肤显示出一种异国风情,因为她是在巴黎长大的克里奥尔人。在恐怖的年代里,她学会了用妩媚作为取胜的武器。将军到她位于偏僻郊区的小屋拜访她。他那因贫穷而变得锐利的眼睛清楚地看出,她屋子里的摆设在竭力掩饰家境的贫寒,但他并不在意。这位二十七岁的军官刚刚过上体面、自由的生活,他在乎钱,但并不敬重有钱人。平时,在男人身上他看重的是才能而不是别的。同样,对于女人,他喜欢的也是她们的才能,外表、性格,以及对此的利用。

  雷德利就此开始了约瑟芬与拿破仑彼此交错的视角来讲述拿破仑的征战、婚变、流放到他最后的滑铁卢、最终的圣赫勒拿岛的猝然离世。战争场面的宏大壮观逼真惨烈,拿破仑自信满满而又顽皮促狭的丰富多彩,当年欧洲各国彼此之间的博弈争斗朝秦暮楚,各种人物的粉墨登场纵横捭阖,拿破仑加冕之时的骇人举止,都被雷德利一一呈现。拿破仑在加冕法国皇帝之后,亲率军队迎战俄皇与奥皇率领的反法联军。在兵力处于劣势的境况之下,他调动步兵、骑兵、炮兵三方协同,诱敌深入,一举击溃对手,此即历史上著名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也被称作“三皇会战”。为拍摄这场战役,雷德利·斯科特调用了数百位演员、上百匹战马,以及11台摄像机同时拍摄,战场横跨数百英亩,360度全景式展现,俄奥联军无数士兵与战马坠入刺骨冰湖的场景,更是惊心动魄。雷德利坚持实景拍摄,不用电脑特效,他花费5天时间拍摄滑铁卢战役,还原了当时英国军队为了吓跑法国骑兵所组成的刺刀朝外的人形方阵。

  电影最后画面是空镜头上的字幕:拿破仑去世前说了三个词,法国,军队,约瑟芬。约瑟芬被当作撬动拿破仑神话的支点,作为女人的她和隐喻着法国的她,都是拿破仑欲望的对象。电影中的约瑟芬和拿破仑正式相识之前,她是被裹在披风里的劫后余生的美丽女子形象走在满目疮痍的巴黎街头。这个画面既描绘一个具体的女人,又不无隐喻大革命后陷于动荡中的法国。他在远征意大利途中给约瑟芬写过醋海波澜的情书,也在埃及战事中途秘密返回法国发动雾月政变,电影对此移花接木,仿佛拿破仑回国肃清保皇党和回家捉奸是一个钱币的两面。电影似乎给观众欲盖弥彰的暗示,这位伟人的闺房趣味和他的军政决策互为表里:他走到权力巅峰时,对约瑟芬说“到你的主人身边来”;他四方征战时在家书里写着,“纵然你放荡不贞,我依然被你的优雅所吸引,要回到你的怀抱”;他和约瑟芬在宫殿的每个角落欢爱,仍没办法得到一个“继承人”,离异后的约瑟芬抱着拿破仑的私生子说:“为了你,我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拿破仑和约瑟芬之间无法孕育孩子,就如他的政治野心在法国后继无人。斯科特特别例举了拿破仑发动与参与的战争以及伤亡人数,意有所指,倾向明显。

  英国历史学家、《拿破仑大帝》作者安德鲁·罗伯茨说,“这一部优秀的电影重现在史学界早被驳斥的拿破仑形象,且雷德利·斯科特还进一步增加他自身的偏见。在斯科特眼中,拿破仑除了战场上的战术意识外没有一点成就......这一部优秀的电影没有提及拿破仑的诸多改革与正面作为......假如斯科特阅读过数百本拿破仑传记中的一本,那么电影中的几百个基本错误本能够尽可能的防止。”但,雷德利·斯科特却毫不掩饰他对拿破仑的“厌憎”,他说拍摄《拿破仑》,不是出于热爱,而是为了表达愤怒,他并不想再去拍一部歌颂历史人物的电影,《拿破仑》也不是一部传记片,不会把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完全呈现,其表现重点,在于这位战场上的军事天才为何会对约瑟芬如此执迷不悟,死心塌地。斯科特让拿破仑在桌布下爬向约瑟芬,把他塑造成匍匐于权欲膝盖下的小丑一枚。一位英国影评人调侃“雷德利·斯科特是电影界的威灵顿”,威灵顿在滑铁卢击溃了拿破仑,斯科特用电影瓦解拿破仑死后的威名。

  歌德曾说,拿破仑未能找到道德,却获得了权力。102年前,在拿破仑去世整整百年,法国艺术史学者艾利·福尔发表《拿破仑论》,他无法否认拿破仑掀起的战争,“他的事业是不道德的,因为它打破了一个时代所有的社会习俗,它使全世界陷入战争、荣誉、苦难和幻想的深渊。”但他又说:“他以自己的方式达到其权力的极限,走向一个他所看不见,我们也看不见的目标。”在拿破仑去世106年之后,法国导演阿贝尔·冈斯执导的长达330分钟的默片电影《拿破仑》被认为是关于拿破仑最好的传记片。冈斯以大量篇幅描绘拿破仑的少年时代,侧重于他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经历,试图解释“一个一无所有的赤子为什么主动选择追逐权力”。电影结束在拿破仑远征凯旋、即将登顶权力巅峰之时,在衣衫褴褛的法国军队行伍之中,他被视为“人民的英雄”。冈斯让拿破仑面对欧洲的群山豪迈地说道:“这样,欧洲就只有一个民族,并且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旅行,总是感觉自己是在共同的祖国里。”1966年,俄罗斯导演邦达尔丘克把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改编成电影,获得巨大声誉。几年之后,邦达尔丘克又拍摄《滑铁卢战役》延续了托尔斯泰对拿破仑的评述:“人们个别意志的总和,造成了革命和拿破仑,只是这些意志的总和,先容忍了他们,后来又毁灭了他们。”

  已经86岁的雷德利·斯科特成名甚早,他执导的《异形》《银翼杀手》《末路狂花》,素有口碑。近年来,他的《角斗士》《天国王朝》《普罗米修斯》《火星救援》《最后的决斗》等,也都影响不小。

  最近好莱坞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传记电影《拿破仑》聚焦拿破仑波澜壮阔的一生,通过他与约瑟芬之间复杂纠葛的传奇情史,揭露其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引发热议,让似乎尘封已久的这一历史人物因目前波谲云诡的世界形势而再度引人注目。

  more

  业务数据不真实、虚列费用 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常州中心支公司被罚80万元

  more

  more

  苏宁易购旗下多只债券大跌凸显债务困境 公司拟大手笔回购维护债券价格稳定

  华恒生物实控人股权再遭司法冻结申请 司法部门以恐影响企业IPO进程为由被暂缓执行

  more

  拓思路 开新局 江苏省张謇研究会2023年会员大会暨一届三次理事会在南京举行

  more

  more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南时报社主办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举报电话 江南时报社广告刊例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