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向:一文读懂英国三大政党的溯源忽左忽右的唐宁街10号

日期: 2025-01-06 作者: 安博体育官网

  自由党走向衰落,成为英国的第三党,后来与社会合并,改组为自由。

  英国历史上短暂的英吉利共和国倒台,议会认识到英格兰不能没有国王,但国王不能拥有专制的权力,于是决定恢复君主制。

  因此,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之子被迎回国内,加冕为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复辟后,查理二世就遇到了难题,在解决困扰已久的宗教问题上,王室与议会产生了分歧。

  查理二世主张对各宗教教派采取宽容谅解的政策,议会则主张采取更为严厉的宗教政策,重新确立圣公会的英国国教地位。

  为此议会通过《克拉伦登法典》,打击非国教教派的势力。但结果却适得其反,这些其他教派反而凝聚成一支目标明确的政治联盟。

  秘密签订《多佛条约》,查理二世需在合适的时机宣布皈依天主教,并联法对荷兰宣战,从而换取法国给予的资金支持。

  由于议会拒绝拨款,查理二世在第二年不通过议会发动了第三次英荷战争,但发起战争的后果是查理二世引起了英国上下的不满。

  可想而知,如果《多佛条约》被公诸于世,将会引来怎样严重的后果。当时的财政大臣兼上议院议长沙夫茨伯里伯爵,在知晓秘密条约的内情后,立即宣布退出政府。

  对天主教复辟的恐惧,对约克公爵詹姆斯(查理二世的胞弟)皈依天主教的憎恶,加上日益高涨的仇法情绪,在这些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列颠岛上山雨欲来风满楼。

  正当查理二世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份来自议会强加的《宣誓法案》摆在了他的面前,议会要求实行宣誓制:

  只有宣告不相信圣餐的酒和面包可以变成耶稣血肉,才有资格担任公职或接受国王任命。

  沙夫茨伯里伯爵对此法案投了赞成票,加上自身的影响力,摇身一变成为反对派的领袖。

  约克公爵詹姆斯,后来的詹姆斯二世(James II,1621-1683)

  詹姆斯公爵在早年皈依了天主教,而且他出身摩德纳公国公主的夫人,也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人们都在议论,在信仰与权力之间,詹姆斯公爵到底会怎样抉择?

  答案是:詹姆斯公爵选择了忠于他的信仰,他拒绝宣誓,辞去了海军大臣的职务。

  英格兰人慌了!因为查理二世没有生下继承人,詹姆斯公爵就成了合法的王位继承人,王位要落到一个天主教徒身上,这对英格兰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于是圣公会和非正统教徒联合了起来,保皇派也和议会派站到了一起,形成了一股反对国王的势力,核心人物则是沙夫茨伯里伯爵。

  接下来与国王的斗争中,「保皇议会派」赢得了外交的发言权,以及国内事务的话事权。

  查理二世不甘示弱,他拉拢另一位议会领袖丹比伯爵,这位来自约克郡的地主在下议院凝聚了一股势力,为了将他的支持者笼络到支持国王的一方,以便于同反对派划清界限。

  丹比伯爵于公元1675年,提出担任要职和议会的人员,必须要宣誓一切抗拒国王的行为都是有罪的,这一主张自然遭到了上议院沙夫茨伯里伯爵的极力反对,而未能奏效。

  虽然是站在支持国王的一方,但在外交方面,丹比伯爵却公开反对查理二世的亲法政策,因此又收获了较多的支持。另外在知晓秘密条约后,丹比伯爵对国王的行为持赞成态度,甚至充当起了查理二世向法国索贿的代理人。

  他成功安排了詹姆斯公爵的长女玛丽,嫁给了欧洲新教的英雄,奥兰治亲王威廉。

  这场英荷的政治联姻可谓是一举两得,一是对法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二是让才能出众的威廉有了继承英格兰王位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威廉是查理一世的外孙,玛丽是查理一世的孙女,两人是表兄妹的关系。

  有人欢喜有人愁,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对这桩婚事十分愤怒,英荷的团结使他在查理二世身上下的功夫彻底白费,心有不甘的他决定报复这场婚姻的始作俑者丹比伯爵。

  路易十四向不列颠岛上丢了一个消息炸弹,他将丹比伯爵向自己索贿的事情,透露给了英格兰的议会反对派,整个议会炸开了锅。

  在这个关键时刻,又发生了一件「天主教阴谋案」,激化了两大势力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促成了辉格党和托利党的产生。

  公元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原天主教教士泰特斯·奥茨指控詹姆斯公爵夫人的私人秘书科尔曼意图暗杀国王,而且计划协助法国入侵,大规模屠杀新教徒,准备在英国恢复天主教。

  事实上,科尔曼就没有意图谋害国王,但他的确是天主教在英格兰的活动联络中心。办案人员在科尔曼家中搜出一批关于恢复天主教问题的信件,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这些信件使人们更加坚定了奥茨指控的真实性。

  不久又发生了负责审讯科尔曼的法官遭人暗杀事件,因此更多的人对奥茨的指控信以为真,英格兰上下人心惶惶,反天主教情绪高涨。

  英格兰的大批天主教徒被逮捕审讯,以沙夫茨伯里伯爵为首的反对派,在明知真相的情况下,暗自推波助澜。

  丹比伯爵面临被弹劾的境地,甚至性命不保。查理二世为了保全自己的心腹,于同年年底12月下令解散了「保皇议会派」。

  查理二世寄希望于重新选举的议会,不会同上届那般强横,结果却没能如愿。反对国王的议员又重新当选,忠于王室的众多议员中,仅有少数人再度当选,议会再一次被反对派控制。

  没办法,查理二世为了不走父亲的老路(他父亲查理一世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被公开处死的君主),决定顺从民意,向新一届的议会让步。

  接下来,新议会的重点针对对象轮到了詹姆斯公爵,在查理二世的劝导下,詹姆斯公爵流亡荷兰,但议会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势必要阻止天主教徒成为英格兰的国王。

  以沙夫茨伯里伯爵为首的议会势力,提出一项排斥詹姆斯公爵合法继承权的法案,准备立查理二世的私生子为王储。

  这时只要查理二世点头承认,就不会爆发「光荣革命」,英国的历史将会被彻底改写。

  在私欲和嫡系子孙继承权之间,查理二世选择了后者,他觉得自身将王位传承给弟弟詹姆斯是他作为国王应尽的神圣职责,因此对议会提出的排斥法案坚决。

  议会里支持国王的小部分势力,赞成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讥称以沙夫茨伯里伯爵为首的议会势力为「辉格」,对方则反击地讥称他们为「托利」。

  辉格(Whig)一词来源于苏格兰语,原指苏格兰马贼,后来有人用它讥讽苏格兰长老派;托利(Tory)一词来源于爱尔兰语,原指爱尔兰信仰天主教的不法之徒。

  两者本身都是贬义,但经过屡次使用后,大家似乎都忽略了它的原意。自公元1680年起,辉格和托利逐渐被两派「自黑」采用,一用就用了近两百年。

  辉格党以沙夫茨伯里伯爵为首,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他们认可君主制,但主张限制王权,提高议会的权力,在宗教方面虽然主张宗教宽容,但敌视天主教。

  托利党以丹比伯爵为首,代表大地主贵族阶级利益,因为王朝的复辟使他们的利益得到恢复,所以主张扩大王权,限制议会的权力,在宗教方面主张打击清教徒。

  如果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当时的两党仅是议会中的两个派别,它们没有政治纲领,只能说是两种代表不同利益的不同的政治倾向。

  辉格党在议会中占大多数,排斥詹姆斯公爵继承王位的法案,得到多数议员的赞同。查理二世被逼无奈又将议会解散,但新的议会反对派仍占多数,查理二世再一次解散议会。

  公元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辉格党策划的「黑麦屋阴谋」败露,一直隐忍地查理二世趁机展开反击,沙夫茨伯里伯爵被迫流亡荷兰,托利党占据议会,王权得到加强。

  四年后查理二世驾崩,临终前还是皈依了他生前一直同情的天主教,并把信奉天主教的弟弟送上王位,詹姆斯公爵加冕为詹姆斯二世。

  继位不久,生性固执的詹姆斯二世企图恢复天主教的意图愈发明显。虽然此时的议会托利党占主导地位,但在对待天主教的问题上,两党的态度又是基本一致的。

  于是在公元1688年,丹比伯爵与其他六位辉格党议员一同提出邀请奥兰治亲王威廉入主英格兰,推翻詹姆斯二世统治的非暴力运动,这便是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

  第二年,议会迎立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共同执政英格兰,称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两人签署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

  在威廉三世执政时期,早期的议会基本由托利党控制,后期为了平衡两党势力,威廉三世又重新重用起辉格党。

  直到汉诺威王朝时期,这一局面才被打破。国王乔治一世而儿子乔治二世有意重用辉格党而排挤托利党,辉格党得以翻云覆雨。

  政法界任职的托利党人基本被清除,托利党因此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几乎从政坛消失。

  但换个角度,也能说它们从未消失,因为国王对托利党的厌恶,一些辉格党政客即便有着托利党的政治倾向,也不愿自称为托利党人。

  公元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辉格党格拉夫顿公爵领导的内阁垮台,这样就给了托利党人翻身的机会,

  此后,辉格党和托利党就这样互相斗争着,你上我下的轮流执政英国,直到1832年的议会改革,两党开始向自由党和保守党演变。

  由于受工业革命影响,英国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再次崛起,结束了托利党人持续60年的执政。随后通过了《1832年改革方案》,废除了由托利党控制的众多腐败选区,改变了下议院由托利党独占的局面。

  「保守」一词衍生于法语,最早出现在托利党的政治刊物上,最初是用来称呼托利党人的保守主义传统,他们反对议会政治改革,墨守陈规,不愿改变现状。

  托利党人刚失势不久,就迎来了转机。国王威廉四世不满于辉格党执政为英国带过的现状,于公元1834年解散了辉格党政府,任命托利党领袖罗伯特·皮尔为首相。

  托利党再次执政,然而内部却因为政见不一开始分化,皮尔在议会竞选时发表《塔姆沃思声明》,提出了新的保守改革理念,由此皮尔政府被贴上了「保守党」的标签。

  从代表利益来看,托利党代表着土地贵族阶级中最保守的一翼,而皮尔领导的保守党则是从左翼分化而来,他们不仅代表着土地贵族阶级的利益,还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

  托利党坚持维护王权、国教和土地贵族阶级的利益,对工业化和政治变革持敌视态度;相反的是,保守党承认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的改变,主张宗教宽容,接受议会改革。

  辉格党的政治倾向开始向自由主义过渡,提倡自由贸易和政治,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自由」一词源于西班牙语,最初辉格党政府提出议会改革法案时期,托利党人用「自由党」一词贬称攻击辉格党政府,之后演变为辉格党人自用。

  综上所述,保守党和自由党的政治理念日趋一致,为两党日后合作和轮流执政奠定了基础,两党你来我往的竞争持续了近一个世纪。

  1888年,苏格兰社会主义者成立苏格兰工党,一些社会主义组织党派随之先后成立。

  独立工党独立于自由党和保守党之外,它使英国的工人阶级有了一个脱离于资产阶级两大执政党的组织,但这样一个时间段的独立工党还不能称为是全国性质的工人阶级政党。

  时间来到1900年,英国各地工会和社会主义组织的代表齐聚伦敦召开代表大会,宣布成立劳工代表委员会,并明确了第一个任务,即争取更多的劳工代表进入议会。

  劳工代表委员会发展迅速,在1906年的议会大选中,劳工代表委员会共有50名候选人参与竞选,最终有29人成功当选。

  同年,劳工代表委员会正式采用了「工党」的简称,在工党的运作下,成功在下院通过了《劳资争议法案》,使工会罢工合法化。

  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的传统局面被打破,自由党开始衰落,工党从此开始和保守党轮流执政,英国政党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实际上根本原因是自由党内部的多次分裂,在工党崛起的前期,自由党的分裂变得不可收拾,只能依靠与保守党组成联合政府维系。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会发现自由党没落的最终的原因,是英国奉行的自由主义政策已与世界脱轨,关税保护正义政策成为慢慢的变多选民的选择,工党取代自由党已是历史必然。

  1988年,自由党和社会的领袖,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两党夭折,经过磋商后决定合二为一,联合改组成为英国的第三大党

  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近代的英国一直由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近些年的两党角逐,保守党更胜一筹,稳坐英国政坛的头把交椅。

  笔者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英国历史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阅读,或至个人主页翻阅:

  上议院的议员大多数都是世袭的贵族,基本上不管事,国家的议事权都在下议院。

  顾名思义,下议院属于「平民院」,议员由选举产生,共有650个议员席位,任何提案需要一半的议员投赞成票才可通过。

  可想而知,如果哪个政党在议会的席位超过了半数,那这个政党就可以在国家横着走。

  保守党,全称为保守统一党,这个全称是1912年与自由统一党合并而来,自由统一党是自由党内反对爱尔兰自治的政客另起炉灶成立的政党,两党因为一致的主张走向联盟。

  保守党作为英国最历史悠远长久的政党,其政治立场中间偏右,既是英国加入欧盟的推手,也是在它手上完成了英国脱欧。

  如果你被它的名字混淆,以为保守党肯定非常保守,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保守党并不那么保守,时常会根据时势改变自身的倾向,提出一些相对激进的理念。

  他们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和公共开支(医疗服务提出除外),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加入欧元区,支持者多为企业界和富裕的资产阶层,对美国奉行大西洋主义。

  工党是一个奉行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中间偏左的政党,虽然以维护工人利益为口号,但如今已蜕变成为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工党主张加大政府干预,推行国有化和社会保障服务,同时热情参加国际合作,主张加入欧元区,支持者多为中产阶层,曾经?的?工人?阶级?选民?大部分?投奔?到?保守党?阵营?。

  自由作为中间派,主张贸易和市场的自由化,提倡减少政府的资源浪费和议员?席位?,支持者多为职员、自由职业者。

  到了2014年,致力于苏格兰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尽管公投失败,但党员获得大幅度的增加,已超过自由的地位,成为英国第三大党。

  最新的一份民调显示,如果举行大选,有54%的民众会投票给工党,21%会投给保守党。

  【题外:此篇文章最终定稿有近七千字,如有不足之处,希望包涵,也欢迎各位评论指正,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