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把无形文明 变成有形价值
2009年,佳士得拍卖公司不管来自我国各界的对立声响,在法国巴黎开槌拍卖了被掠取的中宝——两尊圆明园兽首。那一刻的刺痛,使得许多国人开端重视“中宝海外丢失”现象。那一刻也影响了事业有成、专心保藏的德国华人企业家陈茫。作为保藏家,他深谙这等国宝对祖国与同胞的涵义,也焦虑地思索着,往后怎样尽力,才会知道有多少瑰宝流离异乡?怎么作为,才干依靠这些藏品在当地显示中华文明?
三年前,陈茫就与欧洲艺术品经纪人李京一同揣摩,怎么让世人了解和知道丢失在海外的我国文物。他们都认为,我国文物是我国文明的载体,它的任务应是介绍我国文明。西方人大部分都是先经过文物来了解我国,由于能亲自到实地来了解我国的人毕竟是少量。因而,与德国各大博物馆联手协作,发掘其保藏我国古代艺术品,并将其重新收拾造册,编纂出书一部我国海外艺术保藏品名录的主意情不自禁。
我国丢失海外国宝知多少?德国保藏的中华文物面貌怎么?汉堡、柏林、科隆、莱比锡等各大博物馆中有哪些我国瑰宝……这始终是一笔无人知晓的糊涂账。可以猜测,此项工作虽是“益事”却并非“易事”,困难并不只在于需求投入多少资金,更难的是怎样压服德国各大博物馆,拿出“压箱底”的我国藏品。为了揭开丢失海外我国文物的“面纱”,让更多人有时机了解这些艺术瑰宝,陈茫与李京开端了他们的“国宝摸牌”举动,这一“摸”便是三年。他们曾走进多家博物馆的库房,逐个探求静躺在严寒地库中的我国藏品。用李京的话说,“若不是感同身受,很难信任在德国的博物馆库房中,尘封着如此之多的我国宝物”。每到一家博物馆,德国人都以疑问的眼光打量着他们。“你们的动机什么?为何需求做这些?是我国政府派来的”?他们打过交道的保藏组织,大都会宣布这样的质疑。他们只能耐心肠解说作为一个我国藏家的抱负:让那些堆放在德国博物馆库房里灰头土脸的我国瑰宝再现光辉,让我国同胞领会祖先的艺术才智,也让德国民众藉此观察中华文明。
1993年陈茫来到德国汉堡并创建了凯撒旅行集团。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已经在多个国家建立了十个分公司,职工超越2000人。他现在兼任德国华商联合总会执行主席、汉堡我国文明协会声誉主席、德中协会副主席和商会旅行业委员会声誉理事。使用这些光环,他四处奔走,诠释他的思路,得到了汉堡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与支撑,最终总算从来往频频的汉堡艺术与手工艺博物馆翻开缺口,与博物馆领导一起决议,编纂出书一部我国艺术保藏品名录。
在获得通行证后,陈茫全身心投入到研讨藏品身世的工作中。汉堡艺术与手工艺博物馆的我国藏品与柏林和科隆东亚博物馆比较要少得多,但要把现有的几百件我国藏品的身世搞清楚也不是一件易事。作为瑞士克勒拍卖公司亚洲总代理、德国《欧洲新报》艺术保藏专栏作家的李京,与德国方面专家对每件藏品进行仔细辨别,对器物器型、胎质、纹饰、工艺、款识加注文字说明,还要就拍摄制造与技术人员交流,以展现瑰宝的最佳面貌。
2012年8月8日,陈、李二人出资编纂的第一本《汉堡艺术和手工艺博物馆之我国艺术珍藏品》目录,正式在德国汉堡发行。目录共388页,不只具有细腻清楚的图片,还配有中、德、英三国言语文字说明,向读者直观出现了保藏在汉堡艺术和手工艺博物馆的150件时代不同、原料各异的我国古代艺术珍藏品。据记者了解,在海外还从未有华人自己出资,与国外大型博物馆协作收拾出书保藏我国文物的书本。特别是出书人对书载内容的要求极为严苛,甚至连每件瓷器的分量都清楚标明,为亚洲艺术品的研讨供给了翔实根据。出书人陈茫还有一个“野心”,便是要出书《国际博物馆保藏我国古代艺术精品系列》丛书,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该书的“触角”从德国即将延伸至其他一些欧洲闻名的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被保藏于欧洲的我国艺术精品。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我国有163万件文物流散在47国218家博物馆,而民间藏品可能是其10倍之多。保藏我国文物最丰厚的是欧洲,其间以英法两国藏品最多。德国各大博物馆也有相当多的我国文物。这些文物进入西方主要是经过四个途径,一是清代八国联军的粗野掠取。八国联军攻击北京之后,慈禧太后向西方各国赔款,许多全国际珍品也作为赔款的一部分来到德国。其时的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人瓦德西也招认,“一切我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掠夺之丢失,其详数将永久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严重无疑”。二是西方人以“文明调查”为名连骗带抢而得。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英、法、德等国在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借探险之名行文物偷盗之实。第三是东西方交易。从16世纪明代开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便很多收买我国的瓷器,到18世纪今后很多探险家、传教士、学者和商人“远征”东方古国,收买我国文物贩运到西方。四是西方人经过易手生意贩运我国文物。1925年之前,我国没有文物控制之说,古玩可以自在生意。1925年之后,国民政府虽有了文物控制规则,但并没有仔细执行。
现在,国际上正掀起“文物偿还热”,但可以买回的文物与丢失文物比较,仅仅是九牛一毛。对此,两位热爱保藏的旅德华人有共同的见地。他们都认为,在文物购买的热潮之中要镇定考虑,理性从事。我国丢失在海外的文物数量繁复,状况也十分复杂。假如不分状况,一味花重金购买,就等于承认了这部分文物丢失在海外的合法性,这于情于理都难以承受。而我国文物不管是在啥当地——不管是在我国仍是在国际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它是在国家手中仍是在个人手中,只需可以向大众展现,它代表的都是我国文明,这个文明是需求宣传和展现的。文物保护自身并不是意图,意图是在于使用它,使用它宣传咱们的文明,把咱们的无形文明变成有形的价值。(本报驻柏林记者柴野)